【科普干货】美容冻干粉真有那么神奇?

2019-12-14 10:26:56

科普君小彗  彗搏科技  6天前

近两年,护肤界新宠“冻干粉”以压倒性阵势迅速蹿红。它被赋与“皮肤的软黄金”、“皮肤修复专家”等诸多称号。
舆论界,明星大腕、美妆博主、网红达人纷纷赞不绝口;
消费圈,都市白领及成分控们竞相推荐;
品牌端,线上线下护肤品牌相继上市相关成品;
供应商,争先恐后把五花八门的活性成分都推出了冻干粉剂型。
……
   
那么,
什么是冻干粉?
为什么做成冻干粉?
效果真有被宣传的那么好吗?
你是不是隐约感到它和近两年爆红又近期被禁的EGF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别急,下面小彗就帮大家拨开云雾,深扒一下冻干粉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冻干粉?
冻干粉,就是冻干而得到的粉末。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
冻干是一种处理方法,通过「冷冻干燥」可以把原本含有的水分去除而变成粉。从操作上讲,一般就是使用冻干设备先把常温下的液态产品降温成固体(水变冰),再通过低温低压条件使固体中的水分及其他溶剂以冰的存在形式直接升华,最终让物质成为干燥固态粉末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去除产品里的水分,使其保持干燥,以便长久保存。
其实呢,冻干粉的概念很早就在医药领域普及了。小时候护士姐姐拿着针管把药水注射到一个有粉末的小瓶子里,其中的药粉,就是冻干技术做出来的。另外,食品冻干技术也早已相当成熟,大家平日经常吃到的苹果干、榴莲干都是冻干技术的成果,所以你如果傻傻相信冻干是什么高科技的话,那真应该早点读读小彗的文章。事实上,在科研领域,大大小小接触水溶性产品的化学实验室里都会配备其实很便宜的冻干机。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做成冻干粉?
首要原因:工艺。
冻干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去除水分,无水环境能隔绝细菌的滋生,充分保存成分活性。此外,包装瓶内的真空状态也可以避免活性成分被氧化,以便长久保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最近被国家药监局禁止化妆品原料添加的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小彗在上一篇科普干货文章《【科普干货】人寡肽-1(EGF)和寡肽-1:药监局实锤后的正本清源》中已经提到,EGF因为二硫键的存在及三级结构等诸多问题,使其空气中易氧化失活,且遇热不稳定。这就导致其在超过40°C的环境甚至室温下,很容易“散架”,失去活性。此外,还有其他活性功效成分如VC及结构特殊的多肽也面临此类活性不易保持、低温也有失活风险、应用场景无法拓展等问题。
那么如何长久保持活性呢?答案是将其制成冻干粉!
  
另一原因:市场。
近几年,化妆品市场里“药妆”、“医学护肤品”等概念风起云涌,加之EGF这类“诺贝尔”级别的医用成分开始被用于护肤及医美领域,一些医学概念也被搬了过来。比如把在医疗领域逐渐放弃的安瓿拿来,赋予一个新的名称——安瓶,如今,又把冻干粉搞出来作为营销的噱头。殊不知,冻干粉只是为了让不稳定成分能够长久保持的权宜之计。因此,只有不稳定且需要做成冻干粉的物质才有必要这样做;而大部分化妆品添加成分因为本身已经很稳定了,根本不需要做成冻干粉。
奈何潮流如此,一些跟风的厂家从中看到了商机,争相把一些本来没有必要做成冻干粉的成分,尤其是多肽类产品,做成冻干粉推到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和客户面前。其中产生的附加成本和利润谁来买单呢?不言而喻!
 
 

安瓶,图片来自网络
 
 

冻干粉的组成及其使用 
冻干粉产品一般包含两个瓶装,一瓶是冻干粉,即附着剂或者叫赋形剂(多糖类,主要是甘露糖醇,又名甘露醇)加上活性功效成分(如EGF等),另外一瓶是溶酶,看上去是水,而且很可能就是水(既然你不懂,你懂的。。。)。使用时把溶媒和冻干粉混合,因为活性成分(如EGF)需要在溶液中才能发挥其生物活性。但是冻干粉一旦配成溶液,其有效成分的活性就会逐渐丧失,直至全部消失。所以厂家一般会建议需要在两至三天内用完。
 
 
 
 
 
冻干粉的组成,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很多人会问:安瓶里的白色粉末就都是活性物质吗?不是!而且大错特错!!!
事实上,冻干粉是由极少添加量的活性物质(一般仅占2%到20%)和赋形剂组成,赋形剂只是一种多糖 (例如甘露糖醇,又名甘露醇),也可以理解为载体,它才是你看到的白色粉末状冻干粉的主要组成成分,大约占80%到98%。你感冒吃的药片最外层的糖衣没准就是甘露醇。赋形剂的多少和真实有效成分的多少可没有直接联系!
 以EGF为例,一瓶冻干粉一般都会标注有效成分含有多少IU(国际单位),这才是冻干粉的质量和含量指标,但需要用专业的设备来检测。在化妆品领域,EGF的活性就像贝加尔湖的水深,谁都没谱,其中原因小彗在上篇关于EGF的文章中已有详细分析,在此就不赘述了,欲了解详情请移步《【科普干货】人寡肽-1(EGF)和寡肽-1:药监局实锤后的正本清源》。
 当然,也有冻干粉的活性物质用ppm(百万分比)来表示,且浓度越高,价格也越高。但是,浓度过高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或皮肤增生等不良症状,所以一味追求冻干粉的高浓度不见得是好事情。
 
 

冻干粉的吸收问题
皮肤的吸收存在以下三大规律: 
1、主要通过毛孔、角质层细胞间隙、角质层细胞渗透压三种途径吸收;
2、小分子容易被皮肤吸收,大分子物质较难进入皮肤。
3、脂类容易被皮肤吸收,水剂不易被吸收;
 
以EGF冻干粉为例,它真的使EGF更有效吗?不一定!
首先,冻干粉与溶酶混合后都变成水溶液,因此这种剂型本身并不能加速肌肤吸收,反而会出现因为混合后的溶液是水剂,因达不到一般护肤品的油水平衡效果而更不容易被吸收的情况。
其次,冻干粉的吸收更多取决于活性成分本身的分子特性。如含有53个氨基酸的EGF,其分子量约6000道尔顿,这种大分子被认为很难渗透进角质层,其本身的透皮吸收难题导致其无法进入皮肤内部发挥作用。因此被捧上天的EGF冻干粉最终只能在皮肤表层起到保湿剂的效果,商家宣传的修复、去皱、抗衰等功效更无从谈起。但当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受损时,如表皮损伤或痘痘等情况下,EGF便得以穿透皮肤发挥作用。因此EGF最早用于医学领域的创面愈合,因为皮肤本身已经破损,不需要透皮吸收,直接在创面发挥作用就可以了。而这也正是医美领域中有创修复手段的技术原理。准备做微针、滚针、微晶的小伙伴们,知识点在这里!
然而事实上,根据客户反馈,不少人在使用EGF冻干粉后长出闭口粉刺的情况,这可能与EGF无法渗透进皮肤,在皮肤表面起到加速细胞分裂,造成毛囊口堵塞的原因有关。
 
在这里,小彗需要提醒各位爱美人士,在2019年1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十问十答”中(详见《国家药监局发文:EGF属化妆品违法添加成分!》)明确提到:“由于分子量较大,EGF在正常皮肤屏障条件下较难被吸收,一旦皮肤屏障功能不全,可能会引发其它潜在安全性问题。基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考虑,EGF不得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
因此有问题肌肤困扰的朋友在使用EGF时,一定要慎重,并尽量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或者寻求使用其他更安全的成分和产品。
 
 
小彗总结:  敲黑板!!!
1,冻干只是一种剂型、加工形式和产品保存形式。它既不是一类产品,也不是一种成分。 
2,真空安瓶里的粉末并不全是活性成分,大部分是赋形剂、稳定剂,容量不等于活性成分含量。 
3,冻干粉一旦配成水溶液,因为活性成分本身易氧化及热不稳定等特点,活性会持续丧失,需要短期内用完。
4,只有常温或空气下不稳定的活性成分才有必要做成冻干粉,大部分室温稳定的活性物质都没有必要做成冻干粉。
5,健康皮肤使用具有修复功能的冻干粉(如EGF)效果可能不如受损肌肤使用效果理想,而这是由活性物本身性质而非冻干粉这个剂型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小彗认为,一种理想的皮肤修复活性成分应该是生产工艺成熟,可以通过合成方法大量制备,成本低廉,常温稳定,对空气稳定不易氧化,各种剂型都可以使用,解决透皮吸收难题,甚至能直接渗入细胞起作用,且对皮肤安全的物质。
 
冻干粉只是上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权宜之计,且生产成本高,作用改善不明显,甚至有倒退,使用不方便。
而这些都要由消费者来买单。
 
欲了解2019年1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十问十答”详情,文末点击“阅读原文”。